老年人的拇指基底关节(即第一腕掌关节,CMC关节)退化通常是由于“骨关节炎(osteoarthritis)”引起的,这是一种关节软骨逐渐磨损、关节结构退变的慢性过程。以下是其退化的详细机制和特点:
1. 解剖基础
拇指基底关节由大多角骨(trapezium)和第一掌骨基部构成,属于鞍状关节,活动范围大,但稳定性较差。日常生活中的捏、抓、握等动作会使该关节承受较大压力,易发生磨损。
2. 退化机制
(1)关节软骨磨损
长期机械应力:拇指频繁活动(如拧瓶盖、写字、使用手机)导致软骨反复受压,逐渐变薄、碎裂。
软骨修复能力下降:老年人软骨细胞再生能力减弱,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合成减少,加速退化。
(2)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
软骨磨损后,关节边缘代偿性形成骨赘(骨刺),导致关节变形(如“方形拇指”畸形)和活动受限。
(3)滑膜炎症
软骨碎片可能引发滑膜炎,导致关节肿胀、疼痛和僵硬。
(4)韧带松弛
年龄增长或过度使用会导致关节周围韧带(如前斜韧带)松弛,关节稳定性下降,进一步加重软骨损伤。
3. 危险因素
年龄: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。
性别:女性更常见(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)。
职业或习惯:长期需精细手部操作者(如裁缝、木匠)。
创伤史:关节骨折或韧带损伤。
遗传因素:家族性骨关节炎倾向。
4. 临床表现
疼痛:拇指根部疼痛,活动(如开瓶盖、捏东西)时加重。
僵硬:晨僵或久坐后关节僵硬。
肿胀:关节周围滑膜增生或骨赘形成。
畸形:晚期出现“Z”字形拇指畸形(掌指关节过伸、指间关节屈曲)。
摩擦感:活动时可能有捻发音(软骨粗糙摩擦)。
5. 诊断
体格检查:压痛、关节不稳定(如“grind test”阳性)。
影像学:
X线:关节间隙狭窄、骨赘、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。
MRI:早期软骨损伤评估(较少用于常规诊断)。
6. 治疗原则
保守治疗:
休息、减少拇指负荷。
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或局部激素注射缓解疼痛。
支具固定(如拇指基底护具)以稳定关节。
手术治疗(严重病例):
大多角骨切除+肌腱悬吊术(如LRTI术)。
关节融合术(牺牲活动度以缓解疼痛)。
7. 预防与康复
避免过度使用拇指(如长时间手机操作)。
加强手部肌肉锻炼(如捏握力球)。
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。
老年人拇指基底关节退化是生物力学应力与组织修复失衡的结果,表现为软骨磨损、骨质增生和关节不稳定。早期诊断和适当干预(如保护关节、使用支具)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。